亞伯拉罕·馬斯洛(Abraham Maslow) (1908年4月1日-1970年6月8日),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,以需求層次理論(Need-hierarchy theory)最為人熟悉。參考

Maslow這傢伙所說的需求理論,蠻貼近生活的需求層次,若是你底下的某層次出了問題,往上的層次你想要追尋就會心煩意亂,頗有趣的一個理論,也是大家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。

但,仔細想想,當你在需求層次上出現缺乏時,是否又會回到底層從新處理起,也就是生活中心的轉移,而這也是人常在探討的人生問題。

只有顧好需求層次的基礎,才能往上再次尋求自我實現,達成自我滿足。

* * * * *

需求理論的五個層次分別如下圖:



生理需求
級別最低,如:食物、水、空氣和住房

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時假設,人為報酬而工作
激勵措施:增加工資、改善勞動條件、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、提高福利待遇

安全需求
也屬於低級別的需求,如:人身安全、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、威脅或疾病等

激勵措施:強調規章制度、職業保障、福利待遇,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,提供醫療保險、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

社交需求
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,如:對友誼、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

激勵措施: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,支持與贊許尋找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係,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

尊重需求
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,如:成就、名聲、地位和晉升機會等,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,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

激勵措施:公開獎勵和表揚,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,頒發榮譽獎章、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、優秀員工光榮榜

自我實現需求
最高層次的需求,包括針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,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,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,是一種衍生性需求,如:自我實現,發揮潛能等。

激勵措施: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,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,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

* * * * *

也就是說,當你肚子餓時,你不太可能去想到你要如何爭取成就,因為那是最基礎的需求,一定得等你填飽肚子後你才能再去想如何爭取名聲跟地位。

當中的的每個層次緊密相扣,人的思考重心也隨著這五個需求不斷轉換,越往下越好達成,但確必須擁有它,否則往上就會更累人。

各位在人生的路上,可以參考這五個層面的需求,確定自己擁有哪些,再往前行,這樣會讓自己更加踏實,也很清楚自己擁有的"無形"資產,如此才能達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